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内容知识科普
2020年4月15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危系于每一位公民,民族崛起系于每一个人。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01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02 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安全既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也包括非传统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生物安全。
03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二条至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主要包括五种类型:
1、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如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如间谍罪。
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如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4、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如投敌叛变罪、叛逃罪。
5、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如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资敌罪。
举报方式:
1、24小时电话举报热线12339
2、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平台(www.12339.gov.cn)
04 国家安全法的六大亮点
■ 确立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
■ 突出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 首次界定国家安全;
■ 确立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 首次提出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概念;
■ 首次规定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05 全面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意义是什么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新时期中国共 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方针政策。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国家安全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指导思想,规定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制度,将国家安全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突出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全不仅仅是专门机关的任务,而是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三、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法普法宣传活动。国家安全法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集中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便于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接触和了解到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懂得如何依法履行自身的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责任,也是公民责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方能“民安”,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
06 国家安全新增领域生物安全: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至此,我国国家安全领域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和生物安全等领域。
07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4月15日也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08 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基石: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l 《国家安全法》
l 《反分裂国家法》
l 《反间谍法》
l 《网络安全法》
l 《反恐怖主义法》
l 《核安全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09 《国家安全知识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