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诈骗宣传内容

发布者: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11浏览次数:477

 

一、加盟诈骗

1、夸大利润与赚钱速度。加盟商抓住创业者图省事,短期内能够赚大钱的心理,通过网络、电视、商业杂志等媒体,运用极具吸引力的语言大打“广告”,大肆宣传,让创业者从各种渠道发现“商机”和“希望”,不由自主地掉进加盟或所谓连锁的圈套。

警方提示:创业者要在网上或到执法部门查公司实际情况,查有无此品牌产品。凡是用绝对化语言肆意夸大功效,所谓“一本万利”、“在家等收钱”的都不可靠,一定要提高警惕,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必须用谨慎、勤奋的态度去创业。

2、夸大公司名头。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做广告,自吹出自名门,号称依托国内外知名研究中心或大学研发,甚至自有研发基地;树立“大品牌”,号称某某国际连锁机构、来自日本、韩国、法国、美国、香港、台湾等等国家或者地区的著名国际品牌,或者是境外某公司国内分公司等等。

警方提示:此类加盟连锁公司越是打着国际品牌或者国外背景的公司越有可能是骗子。现在想到台湾、香港、韩国、日本、法国等地去注册一个公司很简单,不要轻信这些所谓的国际连锁机构。要认真查证观照,看有没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必须的其他资质证书。

3、颇有用心的办公地点。在很多城市的高档写字楼里租用办公楼,装修豪华,人来人往,各类资料齐全,员工忙碌,给创业者造成非常有实力的感觉。同时,很多创业者认为有正式办公地点的公司就会“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可是一旦中招就会发现对方只是短时间的策略,几天后,还是同一帮人,已经把公司名字改成另外一个了,并声称前者已经搬走。更糟糕的是有些加盟连锁商干脆只是租住一个简单的办公地点,几个人,几张桌子,目的就是骗一个是一个,然后迅速转移地方,让你无法找寻其踪影。

警方提示:创业者在创业前如果想查找对方是否是骗子,直接在百度或者goole上写“**公司”,就可以知道网友是否做此评论了,千万不要盲目投资。

4、样板店是专门用来骗人的。到了加盟公司,该公司的人都会领你到样板店去,样板店装修高档、产品丰富、生意火爆,孰不知都是骗子提前安排好的或者是有部分加盟商为了利益跟总部勾结起来骗人投资的。

警方提示:创业者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样板店蒙蔽,可要求被加盟企业提供成功加盟商的名单,找已加盟的人进一步了解情况。

5、工厂基本上不存在。绝大部分带有诈骗性质的加盟连锁企业都说有自己的工厂,工厂的规模是多么多么大、设备多么先进。但如果投资者提出要到工厂去参观,他们就会提出很多借口,不让投资者去参观工厂,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工厂,那只不过是骗子们打出来的幌子。

警方提示:一般公司都是租写字楼办公,而宣称的工厂、基地根本是子虚乌有,因此投资人最好亲自到加盟连锁企业的工厂、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6、事前拟定格式合同,设下陷阱。利用一些加盟者急于赚大钱的心理,在签合同时,里面用词模糊,且所有利润口头承诺,绝不掺进合同。

警方提示:加盟者一定要详细解读合同,必要时到相关律师事务所、或向法律顾问、专家咨询。

7、大部分产品是贴牌加工。当硬件把投资者忽悠的差不多了,自然投资者就开始关心起商品了。骗子们会说自己的产品多么的好,款式国内绝对独有,说什么绝对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款式或者直接进口。

警方提示:请投资者注意,几乎所有的加盟连锁企业的产品都是在广州、浙江、江苏等地做的贴牌加工,绝对不要轻信他们的谎言。要深入了解与产品有关的专业知识、价格、市场前景等,要找专家咨询,对所谓专利、奖项要找相关部门查询。

二、电信诈骗

1、假冒公职人员:冒充公安、检查院、法院、财政等司法、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因为办案需要,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事主将钱转至所谓安全帐户。

警方提示:司法、政府部门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告知您涉嫌经济案件,更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号要求您转入钱款。

2、冒充熟人:打电话给事主冒充其同学、同乡、朋友或让事主猜其是谁,在赢得事主信任后,假称其在外地因嫖娼、赌博等违法犯罪受到处罚或发生交通事故、家人住院等为由,请求事主向指定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当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时,不要随便泄露你的个人信息。无论接到所谓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的电话或短信等,都要核实对方身份和提及事件。在没有弄清对方到底是谁的情况下,不要盲目答应对方的汇款要求。

3、购车退税:冒充税务人员,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警方提示:国家无购车退税政策,凡是声称购车退税的均为诈骗。

4、银行卡消费透支: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向当事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称其身份证被人利用在外地办理了信用卡,此卡在某地方消费了几千元,详情联系XXX电话,否则银行人员将从其银行卡中扣除。如果当事人电话垂询时,多名犯罪分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只要其确定当事人卡上存有大量资金,他们便会忠告当事人把钱转到嫌疑人提供的银行账户,骗取当事人钱财。

警方提示:收到银行卡消费透支或被盗用信息时,请直接到银行查询或拨打银行专用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5、电话欠费: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声称事主电话欠费,要求事主提供帐号、密码或将资金转到指定帐号。

警方提示:电话是否欠费,是否需要将钱转到指定帐号请拨打电信部门的专用号码、服务热线进行查询核实。

6、无抵押贷款: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散布免担保贷款信息,如果当事人与之联系便会告知贷款必须预先支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同时要求当事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并要求存入金额不等的风险金,并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以证明当事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最后将事主的钱从卡中转出。

警方提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和手机短信,办理贷款业务请到银行或有资质的机构办理。

7、短信电话中奖:冒充某公司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当事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当事人拨通电话后,犯罪分子通过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的手段要求当事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费用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的诱惑,要用头脑来甄别短信的真假,做到不相信、不贪婪、不回信。

8、账号变更:以短信群发的方式,声称帐号已变更,请将款打到新的帐号。

警方提示:凡是陌生电话、短信,只要是要求转账、汇款,都要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进行核实,在未经核实前一定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9、亲友意外:声称事主的出国、外地打工的亲属子女被扣留、罚款、生病住院、缺少生活物品等方式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在对方要求您汇款前,请提高警惕,多与家人、朋友商量,最好能与相关亲人取得联系,以便核实情况是否属实。

三、银行柜台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提示内容:

宣传提示语之一:凡是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以“电信、银行、公安、检察、法院”或熟人、朋友的名义告知您欠费、消费、退税、借钱等,且要求您汇款转账的行为,均可能是诈骗行为,请不要轻信、不要转账、不要向对方泄露您的银行卡和账户信息,谨防被骗。

宣传提示语之二:尊敬的储户,犯罪分子利用固定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等现代资讯平台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凡要求将存款汇入所谓“安全账户”的均可能为诈骗行为,请到银行、税务、电信、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当面咨询,谨防上当。

宣传提示语之三: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不要泄露个人银行卡信息,“安全账户”不安全,大额汇款请三思。